首页  旧版  测试栏目6  大图切换

陈立心理科学前沿讲坛 | 方卫宁教授教授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4-23阅读量:10

417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教授,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常务理事、设计工效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工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方卫宁教授应邀做客陈立心理科学前沿讲坛,以工程心理学在铁路及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为题在415会议室为师生献上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讲座由高在峰教授主持师生们慕名而来积极参与,现场座无虚席。

 

方卫宁教授指出,工程心理学在提升高速铁路安全与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应用贯穿乘客服务、行车调度及列车驾驶三大核心环节。工程心理学不仅关乎技术,更着眼于人的行为与认知规律,从而实现更优的人机系统匹配。讲座围绕高铁智能化发展中的人机交互挑战展开,强调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性。

在乘客服务方面,方卫宁教授团队通过研究乘客行为,优化地铁导向标识设计,提升客流组织效率和安全性,实例证明了精细化的导向系统能显著改善乘客体验。

针对行车调度,讲座聚焦于信息过载环境下的调度员注意力分配及自动化信任问题。研究表明,工程心理学模型可有效提升调度界面设计水平,辅助调度员在复杂系统中保持高效可靠的决策。同时,自动化系统的信任度直接影响调度安全,需审慎评估与设计。

在列车驾驶领域,方卫宁教授深入探讨了高速运行下的驾驶员危险感知、情境意识(SA)及人机界面设计。研究揭示速度提升对驾驶员感知能力的负面影响,强调智能化辅助系统的重要性。优化的驾驶舱界面设计,如情境意识增强界面(ESA),能有效提升驾驶员SA水平,应对复杂工况。

方卫宁教授强调,国家铁路行业对工程心理学领域日益重视并加大投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铁路部门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相关领域的研究。当前,高铁智能驾驶领域仍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蕴藏着广阔的研究空间。他呼吁工程心理学界积极参与到铁路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加强与铁路行业的合作,共同构建更安全、更高效、更人性化的轨道交通系统。

讲座最后方卫宁教授引用国际人因工程专家、浙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许为教授的观点,强调“创新的本质在于持续优化人与技术的匹配,使技术真正服务于人,提升生活和工作品质”。工程心理学应以创新设计为突破口,积极融入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交流环节中,师生们就讲座内容提出了一些针对性问题,并与方卫宁教授积极探讨如自动驾驶领域的人因问题解决策略是否可以迁移到高铁智能驾驶领域。方卫宁教授进行了逐一解答并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讲座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