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阅读量:10
11月22日下午,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弭元元教授应邀做客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陈立心理科学前沿讲坛,以《面向工作记忆的神经突触计算机制研究》为题在537报告厅为全系师生献上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心理系教授高在峰主持,师生们慕名前来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弭元元从工作记忆的突触计算理论出发,展开讲座。工作记忆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被认为负责短暂存储信息、操纵信息,是人类认识、理解世界的重要媒介。突触计算理论认为,存储在工作记忆中的内容事实上是保存在了突触的短时程可塑性中,通过突触的变化存储了我们需要的信息。
围绕这一理论,弭元元介绍了三项近期的研究。首先,工作记忆被认为具有能力的限制,而这种能力限制从何而来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弭元元团队建立了基于平均场论的神经模型,推导出了工作记忆容量的数学公式及其背后的神经元放电机理,与行为实验结果产生了很好的呼应。其次,在弭元元与北京大学罗欢研究员合作的一项研究中,她们通过调控信息保持阶段输入的频率变化信息,可以在无意识条件下操纵人类被试工作记忆中保存的内容;她们通过连续吸引子神经网络模型,阐明了记忆操控的神经计算机制,并预测了有效调控的时间参数窗口。最后,她介绍了目前关于“知觉干扰何时会影响工作记忆”这一问题的神经模型,阐明了如何通过建立具有神经基础的放电模型,研究知觉对工作记忆干扰的作用机理。
弭元元的报告从神经模型角度出发,为在场师生提供了理解工作记忆的新视角,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兴趣。在交流环节中,弭元元与在场师生围绕模型背后的工作记忆理论假设、神经建模的生物合理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讲座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