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1阅读量:10
10月11日,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陈立心理科学前沿讲座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海纳苑3幢537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学术活动邀请到了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杰出教授Jerome Busemeyer。讲座由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研究员戴俊毅主持,吸引了包括心理、物理、管理、哲学等诸多学科方向的本校师生,以及兄弟院校、海外名校教师前来学习交流,会场座无虚席。
Busemeyer教授是国际著名决策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他于1993年提出的决策场理论将动态随机建模思想引入决策研究领域,在随后的30余年中深刻地影响了国际科学界对于人类决策的看法。目前,他又成为量子认知这一将量子力学的数学原理与心理学研究相结合理解人类认知的先驱鼻祖,同时正在进行“量子和意识”这一前沿研究领域开拓性研究。
围绕着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科学问题,Busemeyer教授做了题为《量子认知、量子意识和量子脑有何关联?》的报告。他从量子意识和量子脑这两个极具科学价值且颇具争议的话题入手,梳理了自量子力学诞生以来,一系列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理论,包括量子概率论的提出者Von Neumann,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Penrose,以及相关领域如生理学领域专家Hameroff等人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虽然量子物理与意识间的关系问题,以及量子现象是否可能存在于人类大脑这样充满噪声的环境之中这一问题,目前仍充满着争议,但对相关思想的介绍和分析,对于激发更为有效的讨论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随后,Busemeyer教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量子认知的相关概念和思想,让听众们领略了将量子概率论引入决策和认知研究的巨大潜力,并且探讨了有关何为理性的深刻问题。最后,Busemeyer教授介绍了他对于量子意识和量子脑能够如何为量子认知模型提供物质基础,以及量子认知研究能够如何为有关量子意识的讨论提供更多证据的看法。
本次报告内容极为丰富,既有得到严格实证研究支持的新颖的理论成果,又有极具启发价值的前沿观点的碰撞。报告结束之后,现场师生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和Busemeyer教授进行了交流,如量子认知理论的复杂性问题,以及传统计算机以及仍在研制阶段的量子计算机能否具有意识等,Busemeyer教授一一介绍了他的看法,并且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未来研究方向。最后,心理系副系主任陈辉教授向Busemeyer教授赠送了纪念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