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26阅读量:10
6月20日下午,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陈立心理科学前沿讲座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海纳苑3幢417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学术活动邀请到了芝加哥大学心理系的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琳教授,分享其在了儿童对社会不公理解的发展根源及其干预方式领域的学术成果。边琳教授2011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心理学的学士学位,随后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得发展心理学的博士学位,2017-2018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她主要研究社会认知的早期发展,侧重于儿童对社会类别,社会阶层的理解,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数篇文章,并在主流媒体得到了专题报道。本次讲座由心理系何洁教授主持。
在讲座中,边琳教授首先提出在“高智商”被认为是从事STEM领域工作的重要特质。同时,“高智商”在很多文化中被认为归属于男性特质。边教授通过一系列巧妙地研究发现,与男孩相比,6岁的女孩认为同性别的人“非常聪明”的可能性更小。而这种刻板印象的习得,对女孩从事STEM领域工作的动机有一定的影响。首先,这种刻板印象削弱了女性对看似需要高智商的活动的兴趣。其次,在重视智力的环境下,这种刻板印象会引起对女性的偏见。为改善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边教授进一步研究了如何提高儿童在科学游戏中的坚持性。研究发现,对于4-7岁的女孩来说,以优秀女性行为作为范本,进行角色扮演训练,将有助于提高女孩在科学游戏中的坚持性。此外,边教授还分享了如何更有效地改变儿童对社会结构性不公的认知,并提出在日后应当继续思考如何使用更加性别公平的日常用语与行为,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性别观念。
讲座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边琳教授的讲解引发了大家的思考,现场师生就如何更好地研究并解释儿童对社会不公现象的理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通过本次讲座,听众们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根源、干预方式有了进一步理解,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