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活动

陈立心理科学前沿讲座:从啄序到氯胺酮——社会与情绪行为神经机制

发布时间:2023-03-18阅读量:787

         316日下午,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陈立心理科学前沿讲座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海纳苑3537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学术活动邀请到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主任胡海岚教授分享学术成果,交流研究经验。心理系党政领导班子部分青年教师以及数百名学生参加,现场座无虚席。讲座由系主任何贵兵主持。



胡海岚教授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向听众展示近年来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正常情感-情绪的神经编码;社会行为-社会等级的神经机制;异常情感-抑郁症的分子和环路机制。

在情绪的神经编码中,胡教授团队利用TAI-FISH技术在同一动物脑中以单细胞分辨率同时观察到了正、负情绪激活的神经环路,并绘制出大脑的“情感地图”。通过实验中的意外发现,胡海岚教授团队进一步对情感体验中的“反向进程”进行研究,揭示了解脱快感背后的神经机制。

在社会等级的神经机制中,胡海岚教授通过光遗传等技术发现对小鼠前额叶皮层进行调控,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鼠的社会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胡海岚教授团队还设计了非常有意思的“热窝实验”,从而达到探索胜利者效应是否能在不同竞争形式中发生迁移的目的。

氯胺酮因其对抑郁症影响的快速起效且作用广引起了科学家与临床医生的巨大兴趣。在抑郁症的分子和环路机制中,胡海岚教授团队首次揭示了外侧缰核的一种特殊放电方式-簇状放电是抑郁症发生的充分条件,而氯胺酮的起效原因正是有效阻断了该放电。

胡海岚教授的研究还将社会行为与异常情感的研究紧密结合,通过意外挫败范式使高等级的小鼠失去原本的社会地位。结果发现,在小鼠经历意外失败时,缰核神经元激活,并且在反复失败后形成簇状放电,进而产生抑郁症状。

 现场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参会的老师和同学分别就解脱快感在个体水平上的表达及神经机制、光遗传对于前额叶刺激的特异性、正性刺激去除的影响、“一帆风顺”和“破釜沉舟”小鼠的差异、抑郁症病人的有效行为治疗手段、行为塑造与基因的关系、意外失败的高等级小鼠对低等级小鼠的侵略性等问题与胡海岚教授热切互动,大家了解到国际前沿的科学进展,更加激发了青年师生们的科研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