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活动

【陈立心理科学交叉论坛】内隐健康信念和确证性偏差

发布时间:2022-04-16阅读量:546


4月15日下午,心理与行为科学系2022年第三期陈立心理科学交叉论坛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通过腾讯会议线上直播,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宁老师及浙江大学心理系特聘研究员陈志琴老师作学术报告和学科交叉经验分享。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心理系百人计划研究员周宵老师主持,校内外数百名师生参与其中。



周宵老师致开幕词,他介绍了本次论坛为心理系纪念陈立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鼓励大家就一些前沿话题从不同视角进行思想碰撞,探讨学术研究的交叉、合作的可能。



01


随后,张宁老师进行第一部分的报告。张老师主要聚焦于行为科学与公共健康领域的交叉学科——行为公共健康领域的研究。本次论坛张老师的报告主题是“内隐健康信念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通过介绍内隐信念在智力、变化、自我控制等主题的相关研究动态,过渡到内隐健康信念这一研究主题及团队针对这方面展开的研究工作。张老师的研究利用大样本问卷研究,探索了内隐健康信念对健康防护行为参与度、生活方式参与度以及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他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利用追踪、干预等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内隐健康信念背后的机制,并开发对应内隐健康信念干预策略。



02


紧接着陈志琴老师进行了第二部分的报告。陈老师聚焦于行为决策中的启发式与认知偏差、序贯决策、决策建模等问题的研究。本次论坛陈老师的报告主题是“不同时间感知状态下的确证性偏差”。陈老师首先从确证性偏差的定义进行展开,强调了这一偏差常见于人们日常的信息处理过程中,并会带来诸如有偏判断、忽视反方证据等严重负面后果。此外,陈老师谈及专业人士在做专业判断时也很难避免它的影响。为了解人们的时间感知如何影响其在网络信息评估中产生的确证性偏差,陈老师团队通过一系列实验,从特质性到状态性时间感知、在国内外被试中、使用不一样的信息内容探究了这一问题。最后结果表明网络信息评估中的确证性偏差是可以改变的,然而并不受时间感知的影响。最后陈老师提出了这种确证性偏差很可能是由认知和动机共同主导的。



两场报告后,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积极提问,现场师生互动气氛热烈。两位老师以及主持人周宵老师也针对各自汇报内容以及研究领域进行了学术交叉会谈。



陈立心理科学交叉论坛是心理系为纪念陈立先生诞辰120周年,于本学期面向全校师生推出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之一,旨在分享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学术前沿和动态,促进跨学科的合作。除了交叉论坛,之后还将陆续推出陈立心理科学前沿讲坛和陈立心理科学青年论坛以及陈立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等活动。


论坛下期活动将于2022年5月6日(周五)下午2:00开始,敬请关注后续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