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9阅读量:578
2017年6月9日,心理系进行青年教师学术沙龙“预设路径模型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王腾飞老师作为主讲人,向在场的同学和老师分享如何在心理学研究中运用预设路径模型。
开场王腾飞老师首先列举了一个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并指出其数据分析的单一性与不充分性,并留给现场各位一个思考问题“如何将无关因素进行分离?”
传统的结构方程模型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测验的纯粹性是值得商榷的,测验的结果可能包含了其他因素,例如Wisconisn卡片分类任务是用来反映转换能力的测验,但其中可能参杂了抑制能力的影响;二是结构方程模型本质上是数据驱动的,而实际上不同测验对于某一因素的测量程度是不同的。
因此,预设路径模型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分离方差与协方差。该方法根据事先假定的理论来预设路径系数,并对模型进行检验。数据分析不仅应该考虑实验操作带来的影响,还应考虑个体差异,并将这些结果聚合在一起。而预设路径模型能实现这样的分析。在对该方法进行介绍以后,王腾飞老师列举了持续注意任务、Brown-Peterson任务等测量结果的分析,深化了这一内容。
在沙龙过程中,现场的老师、同学与王腾飞老师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每个人持有自己的观点与思考,也充分体现了心理系各位老师与同学的风采。
沙龙的最后,李峙老师主持了抽奖活动,本次沙龙圆满结束。
文/朱静茵
图/朱静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