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博士生创新论坛由校博士生会、校研究生会、各院系研博会联合主办,搭建了校院两级学术活动共享平台,为全校博士生们提供了多学科学术交流盛会。自2003年首期举办以来,论坛始终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倡导学科汇聚,鼓励自主创新,以“启迪智慧,激励创新,交流学术,博采众长”为主旨,旨在充分发挥我校多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的优势,加快我校博士生“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步伐,增进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互助,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为助力广大研究生了解领域前沿,启发科研思路,提升学术报告能力,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决定举办第四届博士生创新论坛。论坛在往届基础上丰富成果汇报形式,采用开幕式讲座与分论坛相结合的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推选优秀成果参与学术成果海报展,促进学术交流和思维碰撞,开拓科研创新视野。
本次创新论坛开幕式特别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分享他们的研究方法与经验,为广大博士研究生指引方向。
一、活动时间
2025年4月19日(周六)9:30
二、活动地点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海纳苑3幢313报告厅
三、讲座嘉宾介绍
朱露莎,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决策神经科学(神经经济学)研究,采用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在认知算法与神经表征层面,探索人类复杂决策行为的动机、推断和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Science Advances等杂志,其研究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及多个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项目支持。任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等期刊编委,Society for Social Neuroscience等多个国内外核心学术组织program committee。
报告主题:From Lab to Life
心理学研究从来就不局限于实验室方寸之地,而在现实世界有着广泛的应用可能性。然而,从实验室到现实世界,这中间有一些空白需要填补。这里,我将以我们近期的2个研究为例,聊一聊如何从社会决策、心理物理学等经典实验室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拓展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之中。
刘超,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PI。研究方向为情绪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主要关注情绪在社会认知尤其是道德认知中的调控作用及其神经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PNAS、PloS Biology等杂志。目前担任人工智能安全与超级对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心理学分会和文化心理学分会理事,《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进展》编委,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多项国家课题
报告主题:从见义勇为的人类到向善的AI——漫谈心理、脑与人工智能
见义勇为等利他与合作行为通常被视为人类道德的顶峰,在个人生活、人际关系和文化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这类行为进行研究面临着诸多限制和一定的伦理风险。我们将沉浸式虚拟现实和脑成像与计算建模技术应用于心理学研究,探索利他与合作行为背后的心理、脑与计算机制,并尝试将成果应用到人工智能的价值观对齐,道德价值能力测试与提升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发我们从人类行为、脑到AI对于人性意义角度的思考。
四、活动对象
浙江大学全体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
心理系2024级全体硕士生、博士生需现场参加,若有特殊情况无法到场,请打印并填写纸质版请假条(见通知附件),以班级为单位收集,班长于4月17日17:00前交到海纳苑3幢102。
五、活动参与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六、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博士生会、浙江大学研究生会、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研博会
七、联系方式
其他未尽事宜请联系:王同学,18679307036。
浙江大学博士生会
浙江大学研究生会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研博会
202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