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17阅读量:10799
“陈立心理科学前沿讲坛”自去年12月25日启动,深受我系师生以及全校心理学爱好者欢迎。在大家的翘首以盼下,第二期讲坛于本月10日开讲。首位在Science上发表社会心理学论文的优秀华人心理学家胡晓晴博士做客“陈立心理科学前沿讲坛”,以“记忆与偏见的控制”为题,与大家进行了学术分享。
![]() 是做客,也是回归。身为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后,胡晓晴博士同时也是我系2006届本科毕业生。此番回母校,他带来了自己近年来在两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干扰记忆(unwanted memory)的抑制和针对偏见的改变技术。
![]() 在第一部分研究中,胡晓晴博士及其团队采用脑电技术结合行为指标,比较了被试对自己之前“犯罪记忆”主动抑制后的即时和长时效果。结果发现,对记忆进行主动压抑后,被试对相关记忆的自动联想显著削弱,且可明显改变其部分即时的脑电指标。
![]() 而在第二部分研究中,胡晓晴博士及其团队则将注意力放在了偏见这一非理性但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偏见的形成是社会文化因素长期浸染的结果,因此极难通过短时间训练改变。胡晓晴博士及其团队通过“睡眠提示强化”的方法,在被试清醒状态下完成一系列反偏见训练。在其后的90分钟午睡中,被试不断接受与之前反偏见训练相联系的声音信号来加强反偏见训练的记忆。结果发现,经过“睡眠提示强化”的被试在睡醒后偏见减少了50%,而经过一周时间后其训练的效果依然得到了保持;但是对于未经过“睡眠提示强化”的被试而言,睡眠并不能进一步减少他们的偏见,且在一周后,他们几乎都恢复到了反偏见训练前的偏见水平。
![]() 讲座结束后,胡晓晴博士与沈模卫教授、杨宏飞副教授以及我系的青年教师进行了小范围的座谈。围绕着报告中所涉及研究的细节以及未来的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内容,一席人进行了细致而详尽的探讨。(文/张萌、陆小燕 图/林以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