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04阅读量:10
一、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小组组成
组长:分管本科教学工作副系主任
成员:分管本科生思政工作副书记、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本科教学科成员、团委书记、辅导员
二、专业接收容量(不含竺可桢学院、国际学生及民族班学生)
专业名称 | 第一轮类内容量(含三位一体学生) | 跨类及转专业容量 | |||
第二轮容量(不超过) | 大一寒假转专业容量 | 大一暑假转专业容量 | 大二学年转专业容量 | ||
心理学 | 41 | 2 | 2+跨类剩余容量 | 2+转专业剩余容量 | 2+转专业剩余容量 |
说明:1.若第一轮类内确认后容量有余量,则余量转加到第二轮容量上。
2.若第二轮确认后尚有余量,则余量可用于接收转专业学生。
三、主修专业确认工作流程
1.主修专业确认分两轮进行,第一轮只能类内确认,学生需按时在“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http://zdbk.zju.edu.cn)上一次性提交申请本大类所有专业的志愿排序,同时提交一份个人陈述(包括描述与老师交流专业选择的情况,简述交流的时间、方式、教师姓名及收获,建议不少于1位教师);第二轮同时进行跨类和类内确认。
2.立志到心理学专业学习的同学,建议提前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修读低年级基础课程,主修专业确认后需严格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读。
第一轮专业确认(只能类内确认)
1.时间与容量:
报名时间:10月8日10:00—10月12日10:00
专业遴选:10月18日(周五)下午(暂定)
面试地点:紫金港校区海纳苑3幢104会议室(面试具体安排报名结束后另行通知,面试不到者,作自动放弃处理)
公示时间:10月21日-10月27日
2.遴选方式:
第一轮专业确认按学生专业志愿优先级,自前向后、分批次进行确认或遴选。申请人数如没有超出基本容量,则全部学生确认进入主修专业;申请人数如超出基本容量,按学生专业志愿优先级进行分批次确认或遴选,本专业通过高考成绩、专业面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接收有明确专业志向、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生。
学生排名方式:高考相对成绩权重50%+面试权重50%。
学生高考成绩(文/理)
高考相对成绩=—————————————————×100%
生源地省市的(文/理)最高高考成绩
(不分文理的新高考省份以专业组或专业为统计单元。)
注:按照录取人数1:1.5比例确定面试人员,面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类内学生已满足高考分数达大类招生分数线要求,本专业需满足高考选考科目要求——选考物理。
第二轮专业确认 (同时进行跨类和类内确认)
1.时间与容量:
报名时间:11月11日10:00-11月14日16:00
专业遴选:11月22日(周五)下午(暂定)
面试地点:紫金港校区海纳苑3幢104会议室(面试具体安排报名结束后另行通知,面试不到者,作自动放弃处理)
公示时间:11月23日-11月26日
2.遴选方式:
学生排名方式参照第一轮专业确认(高考相对成绩权重50%+面试权重50%),心理系组织专家对申请学生进行面试,按照1:1.5的比例确定面试人员,面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3.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吉林、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黑龙江等21个实施高考改革的生源地学生第二轮确认时应符合选考科目要求(本专业要求选考物理),且只能高分转低分。跨校级代码确认视同转专业,学生跨校级代码确认后不得转专业。
四、2024-2025学年春夏学期转专业
学生需按时在“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http://zdbk.zju.edu.cn)上提交一个专业志愿。
报名时间:2024年1月13日10:00-2月14日16:00
学生所在院系和相关部门审核时间:2月14日-2月17日
转入专业遴选审核及学院公示时间:2月17日-2月25日
学校公示时间:2月26日-2月28日
特别提示:学生在提交转专业志愿前务必仔细阅读,符合各专业的转专业基本要求后方可提出申请。心理学专业转专业修读课程及学业基本要求如下:
1.一年级申请转专业学生的修读课程及成绩要求:
A.前置课程修读要求:已完成普通心理学或认知科学或心理学研究技术课程修读(三选一);
B.每个长学期获得学分不低于20,即大一寒假转专业获得学分不低于20,大一暑假转专业获得学分不低于40;
C.所有课程累计平均绩点不低于3.0。
2.二年级申请转专业学生的修读课程及成绩要求:
A.前置课程修读要求:已完成一门专业基础课(普通心理学或认知科学或心理学研究技术)、一门计算机类课程(C程序设计或Python程序设计或人工智能基础)修读;
B.大二寒假转专业获得学分不低于60,大二暑假转专业获得学分不低于80;
C.所有课程累计平均绩点不低于3.0,其中计算机类课程分数不低于75分。
五、相关说明
1.招生时已经确定专业的学生(含提前批、三位一体学生、民族班学生、港澳台学生、国际学生、外语保送生等),无需参加主修专业确认环节,由教务处通过“本科生信息服务平台”直接导入名单。
2.第二轮专业确认时学生如对第一轮确认的专业没有更换意愿,则不需要提交申请;如学生对第一轮确认专业有更换意愿,则最多提交一个申请跨类或类内专业的志愿。
3.2024-2025学年春夏学期转专业不受选考科目和高考分数限制,但需符合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前置课程的修读要求。
4.招生时有政策规定或约定的学生(包括三位一体、提前批、强基计划、外语类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等),按招生章程、招生简章或相关约定执行。
本方案由心理与行为科学系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小组负责解释。
心理与行为科学系专业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小组联系电话:0571-88273390。
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2024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