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穿越疫情,线上开讲——李康教授讲英文论文的写作和投稿

发布时间:2021-11-26阅读量:491



20211126日上午,我系杰出系友李康教授受邀作了题为“How to write papers in English and publish them?”的报告,介绍了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和投稿。受疫情影响,本次报告由线下分享临时改成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350人,这其中就包含了许多在紫金港校区隔离的心理系学子。


紫金港校区参与线上讲座的心理系学子


在论文写作部分,李康教授先抛出了“我们为什么要用英文写文章并发表在英文杂志上”这一问题来引发师生们的探讨,又以故事形式分享了“同行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获取自己的话语权”等观点。


紧接着,李康教授通过启发式提问点出,在英文写作中培养将研究表述清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便要求我们撰写英文文章时要简化思维,尽量保持一条逻辑线,克制中式的哲学化繁复表述。如何简化写作?他结合例子和自身经验提到四点,一是不要使用复杂的词汇,二是多用第一人称,三是多写短句和短段,四是尽量少用被动语态。写作初稿时,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语法正确与否,而应专注于想法的明晰传达。




之后,李康教授结合文章的结构,一一讲述了标题、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的写作要点。标题要精炼并以短句为佳,最好使读者不必看文章就明白结果。引言第一段要以motherhood statement开局,再回答“为什么研究该主题,目前有什么缺陷,为什么要弥补缺陷,研究目的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后续每一段落都需在首句写明中心思想。他还强调引言中需要有一段阐明研究是如何开展的(包括被试,材料,程序等)。引言末段则需贴合研究结果依次提出研究假设,讲好故事。方法部分最重要的则是顺着时间轴,使用A→B→C→D的线性写作方式。结果部分同样要参照线性写作方式,对应假设提出的顺序依次进行数据分析,并解释清楚结果的具体含义。讨论部分首段需要囊括研究目的和最主要的研究发现,依次讨论主要发现。指出成果进步之处后,也需指出文章的较为明显的缺陷,并同未来研究展望结合起来。最终结论也需以motherhood statement结束。此外,李康教授还强调了作图的重要性——没有图的文章没有人看。


在论文投稿部分,李康教授倾囊相授,指出了撰写cover letter的关键,并提醒师生积极关注action editor selection,自主选择审稿人。他还指出了学术社交的必要性,鼓励同学通过会议去结交大牛。除此以外,在论文审稿期间,也不应被动等待,可以尝试找副主编或杂志秘书询问进度。在收到审稿者意见后,一定要需要仔细阅读并修改,并逐一回复各个审稿人的意见。而论文发表也并不意味着结束,他还强调我们应努力增加曝光度,积极告知同行自己的研究动态,赋予文章生命力。


最后,李康教授用自身经历提醒师生们要相信文章都是可以发表的,只是要坚持不懈,要在不断被拒稿中相信太阳明天会照常升起!


师生们纷纷表示讲座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干货满满,除了对自身的英文论文写作和投稿大有裨益,还让人直接感受到了李康教授对心理系师生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