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9阅读量:688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政治思想等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确保党员发展质量,2021年11月06日,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本科生与研究生预备党员在紫金港校区东四533教室围绕“党的初心使命”“大学使命与愿景”“我的入党初心”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讨论前,罗悦老师希望同学们主题讨论在“新阶段使命愿景大讨论”的框架下展开,不仅聚焦国家发展方向和时政方针,也能落到自身的实际行动,将个人理想、党员使命与国家发展、学校建设紧密结合。
第一组组员郑晓龙同学给同学们分享“大学的人才培养”,郑晓龙从浙江大学的使命与愿景出发谈到希望大学能够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分会、转移国运的人才。同组的张昱同学提到,身为浙江大学的学生,需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创新能力、学科交叉能力。
接下来,第二组的代表张轩睿同学分享的主题是“大学生对理想目标的培养”,他提到“躺平”和“内卷”是因为缺乏理想与信念,同学们要以程开甲院士和高近爽同学为榜样,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保持初心,培养起理想目标,找到自我价值,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共呼吸。最后,张轩睿同学回顾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并从自身角度分享了要加强家乡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的想法。
第三组刘美希同学从为什么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怎样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讨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学子的使命愿景。她提到身为预备党员要积极关注身边同学的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加强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咨询技能,以更专业的态度为同学们提供帮助。
第四组陈仕慨同学展示了以“大学生社会服务精神培养”为主题的小组讨论结果,他认为如今大学生功利性比较强,社会服务动机不纯,因此他倡导由优秀的党员分享社会服务、寒暑假期间挂职锻炼,以及前往西部社会实践等经历,为同学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他认为培养社会服务精神有利于扩大自己交友圈,知识面,了解自己特长优势。
第五组李昊天同学分享的主题是“党的初心与使命”,在讨论之前他询问大家党的初心与使命是什么,同学们齐声回答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接着他从解析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字面含义和介绍不同时期党的初心和使命,加强了同学们对党的初心与使命概念的理解。最后,李昊天同学分享了陈薇院士和林俊德院士的故事。他表示,作为浙大青年要发挥专业优势,在社会心理服务中贡献浙大方案,致力“全民健心”,在公众心理科普中扩大学科影响。
第六组陈学芳同学从“大学的使命愿景”的含义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她认为面对全球性挑战,国家应该肩负起历史使命,做到爱国爱民,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对于浙江大学来说,学校要加强科技培养,培育原创成果,加强学科交流,以增强人类福祉作为办学目标,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遵循民主集中制营造良好工作机制和文化生态,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等等。心理系则要加强本土化研究,加强对科研的支持和对心理系学子的培养,从而实现使命愿景践行浙大担当。
第七组李建同学分享的主题是“我的入党初心”,他为同学们依次介绍了三位小组成员各自的入党初心。随后,他提到对于每一位党员来说“为什么入党”的初心是需要自身时刻反省的,弄清楚了自己的“初心”,才有资格对党许下“誓言”,才能自觉地、由衷地全心全意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每位代表的发言都有理有据,让同学们获益匪浅。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本次预备党员的主题讨论,同学们加深了对党的认识,进一步端正了入党动机。希望同学们在远大使命愿景的指引下,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复兴结合在一起,勇担时代重任,在服务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