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生天地  新闻动态

追随习总书记足迹,走进“绿富美”,学做“四个人”

发布时间:2019-05-21阅读量:90

下姜村由远近闻名贫困村转变为“绿富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了一探其中的缘由,5月18日和19日,心理与行为科学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的学员们,在项玲连老师的带领下,赴杭州市淳安、富阳两地开展为期两天的学生骨干培训活动,实地感受下姜村的现状和巨大的转变。

经过4个小时车程抵达下姜村,一下车,迎面扑来的新鲜空气顿时让大家心旷神怡。满山遍野的绿色和错落有致粉刷统一的民房民宿映入眼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员们参观了下姜村,在狮城酒坊品尝了酒坊自酿的酒,也在下姜村村委会旧址参观了村委会给习总书记汇报工作的会议室。

1558434703859521.png

1558434712377212.png


  

而后,学员们参观了村史馆,对下姜村的村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村史馆,姜银祥老书记为学员们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党课,用他的话来讲是“讲几个小故事”。

  1558434773390786.png1558434778449023.png

  

讲解员在村史馆为大家讲解


姜书记介绍说,下姜村是连续四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络点,自2003年起,习总书记四年时间走遍了下姜村的山山水水,每次都会在村上住上一晚,为了方便走访村民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村民留下许许多多的故事。

  1558434907626081.png1558434912384848.png

  

姜书记为大家讲下姜村与习近平的故事


  

其中包括了习近平给下姜村的三封来信以及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来下姜村调研走访的故事。

下姜村原来是一个贫穷的村子,村民希望养猪致富,于是露天厕所和露天猪圈满村都是,数量达到了一百个之多。家家户户门前是垃圾河、臭水河。村民无节制砍伐树木,导致一万多亩山林被破坏。习近平来走访下姜村时就说“要给青山留个帽”“下姜村要想改变生活环境,只有一个办法——建沼气池”。在习近平的推进下,下姜村生态环境改造项目包括五个部分:建沼气池、污水处理池、污水管道、太阳能、拆除露天厕所和猪圈。在村民的不懈努力和政府帮扶下,如今森林覆盖率85%以上,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乡村旅游,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姜书记说:“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考虑生态环境。”

姜书记还讲到两次给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汇报工作。由于走访时间仓促,姜书记在汇报前一天准备了汇报内容,密密麻麻写了五页笔记。当第二天掏出笔记开始汇报时,习近平说:“农村干部书记做汇报就不用笔记本了,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讲,希望你们讲讲心里话。我想通过下姜村这个窗口来改善整个省的状况”。姜书记想:这是个好书记啊,是实实在在想了解真实状况的书记,是为人民着想的书记。在姜书记的叙述过程中,学员们可以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亲民实干的工作作风。

随后学员们询问了姜书记多年来治村的经验,姜书记提了几点:村干部不要盯着集体的钱;做什么事说什么话要讲公道;对老百姓一定要好;脾气要好,胸怀要大。2006年5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下姜村调研时对农村党员干部提出争当“四个人”要求——做发展带头人,做新风示范人,做和谐引领人,做群众贴心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下姜村的党员干部谨记习总书记的要求,以实际行动推动村美民富。

无论是姜书记和习总书记作为优秀党员都充分诠释了礼堂上七个字“心无百姓莫为官”七个字。

image.png

image.png

党员在村史馆门前的党旗下做了入党宣誓

党课结束后,新入党的预备党员在党旗下做了入党以来的第一次入党宣誓,老党员也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入党宣誓并不仅仅是一个形式,宣誓即为承诺,是成为一名好党员的决心,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

第二日前往富阳参观宋殿抗日受降纪念馆,重温了那段屈辱的历史,重现了对日军在浙江受降时的情景。纪念馆中主要记载和展示了浙江各地抗日的状况,日军残忍的屠杀和细菌战令人切齿。英勇的中国军民让人感动不已。在纪念管中观看了浙江抗日短片,影片播放至抗战胜利时刻日军在此签署受降书那个镜头,有同学留下了感慨的泪水。历史要被铭记,国耻不可遗忘,时时刻刻都要感恩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

  1558435050181160.png1558435055479400.png

image.png

  

两天的实践活动中,学员们通过姜书记的故事进一步认识到真实的习总书记,实地调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经验;也在建国70周年之际重温抗战历史,缅怀先烈。希望大家可以牢记党员身份,永远跟党走,争做四个人。


学员心得

【大二 孙徐炼】

位于杭州淳安县的下姜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发展成为经济发展出色、总能招来游客观光的美丽乡村,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建设和历届省委书记的在此的调研指点,聆听老书记讲述生动的建设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乡村建设中领导的尽心尽力、一心为民,从实际出发,从实干抓起,让下姜村在农业、民宿、旅游业和教育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较高的成效。从下姜村的发展历程中,我看到村干部和党的领导班子真正将治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助力扶贫,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进,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前进。用下姜村口的标语来总结,这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研二 李颖】

春天的下姜,草木曼发,春山可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下姜考察,座谈回信,帮助村民建沼气池,与村干部亲切恳谈,嘱托他们要做“四种人”。老书记描述了当年村民端茶水却洒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身上,临走前他主动安抚村民,在习总书记调去上海前,还写信吐露心声,表达对村民的惦念。草长莺飞之中,重温下姜的过往,见证下姜的奋进,在新征程豪情迈越之际,应该好好体味那一份忠贞不渝的人民情怀,为人民幸福而努力地学习工作。

 

【研二 崔锦圣】

虽然去下姜村之前查了相关的资料,但是进村之后还是很受震撼,群山萦绕间,河流蜿蜒穿村而过,整洁有序而的村容村貌很难与贫困村联系起来,后来在姜书记的介绍下,明白了下姜村百姓为现在的美好的生活所经历了层层艰辛。之前分田到户百姓填报肚子到依靠养猪、贩卖木材发展经济,期间也陷入了发展误区,破坏了生态环境,后来在习总书记及后任省市委各领导的对点帮助下,建沼气、养蚕丝、建民宿,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从之前的贫困村变为如今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模范村,正如姜书记所说,下姜村的今天除了老百姓的艰苦拼搏,更离不开党组织的深切关怀,离不开各位党员的敢为人先。这也激励我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争取机会为自己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四 余晓莹】

去下姜村之前已早有耳闻这是一个“绿富美”的地方,去了之后切身感受到了那里的青山绿水、产业丰富、环境整洁。但在座谈会上从姜书记的口中才得知以前的下姜村是一个农民贫穷、环境恶劣、滥伐树木的贫困村。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对百姓的牵挂,他多次去下姜村考察调研;是下姜村党支部的实干苦干精神,他们力当“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心无百姓莫为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用他在下姜村的足迹告诉我的道理。今后我将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实实在在解决人民问题,努力为人民办成事、办好事。

 

【大二 孙欢】

下姜,现代化农村建设的典范,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有女不嫁下姜郎”,下姜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温饱的问题都难以解决,但是在党和政府的不断关心和帮助以及下姜人民地不懈奋斗之下,下姜已经成为一个新农村发展的标杆。下姜发展的故事中,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时任的各位省委书记的多次实地调研,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与下姜人民结下的不解之缘。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帮助和支持,我要像下姜村的人们一样,心怀感恩,永跟党走!

 

【大二 潘晗希】

来到下姜村,入眼整洁、明丽,江水两岸白色的小楼三五成群。这和我印象里的山村全然不同,没有露天的厕所,牛羊圈,而是像那样干净清澈,岁月静好。下姜村的老书记说,下姜村曾经也是个普通的山村,变成今天的模样,都是源于2001年起五任省委书记接连走下姜村,带来了省市里的各种扶持,激励了村民苦干实干。村民们种茶,种果树,发展旅游业,终于一步步建设出了现在的下姜村;村民的年收入从两三千飙升到上万,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此行刷新了我对山村的印象,也让我深刻理解了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多少中国人民过上了更好的日子。也正因如此,我更应该顺着这条路越走越远,奉献自己的力量!

 

【大四 李晨旭】

在去下姜之前,对这个地方还不是很了解,甚至没什么印象,所以在去的途中,我就一直充满期待。到了之后,我既感受到了那种古香古色的街景,又感受到了这里的人为了生活更加美好而做出的不懈的奋斗。而习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时候与下姜人民结下的情缘又让我感受到了我们的领导人是何等的亲民。经过这次调研,我又进一步的想向党组织靠拢,想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研一 廖一帆】

下姜村的过去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的缩影。在过去,因为信息闭塞,下姜村长期以来没有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只想到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下姜村把越来越多的先进生产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下姜村的沼气项目是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建议的,是习近平同志陕西农村的沼气建设经验在浙江的推广。下姜村的养蚕业是在农业技术公司协助下逐步建立起来的。下姜村的种植业得到了大学的农业专家的技术支持。在下姜村的建设过程中,党员是带头人,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政府发挥着资源整合的作用,服务于人民。现在信息流通如此便利,我更有理由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研二 谭就阳】

自古江南多富庶,在柳永的笔下,江南是个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的地方,然而在去下姜村的路上,导游告诉我们下姜村是个有名的贫困村,我努力在心中勾勒出一幅穷山恶水的贫困村的画面,但当我真正看到下姜村的样貌时,我想,如果全国的贫困村都长这个样子,那我们国家大概真的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已经消灭贫困了。

听了下姜村姜银祥老书记讲述的下姜村的过往我才知道,下姜村原先是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在几任省委书记的支持以及下姜村各位基层党员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绿富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这加深了我对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两句话的理解。姜老书记还给我们讲述了习总书记与下姜村的故事,使我了解到了比报纸上电视上更鲜活的习总书记,习总书记的平易近人、关心百姓和做事有头有尾都深深打动了我,我相信在这样关心群众、心系群众、办事认真又有魄力的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最终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的中国梦。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四 王邃】

浙江的乡村调研总是可以会给人思考。周末对下姜村的考察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新的感受。下姜村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是遇上了好的时机,有了好的机遇,抓住了红色旅游和党建团建培训的商机,充分利用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靠近千岛湖)和特殊的经历(被总书记关注),同时有勇气放手一博,选择投资发展旅游业,这让其脱离了过去因不利的地理位置造成的贫穷,成为了一个宜居且人民生活较为幸福的乡村,它的发展对很多乡村发展之路都有启发作用。如何发掘自己的优势,如何大胆尝试,是乡村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

 

【大二 田子钰】

下姜村作为四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络点,在进入21世纪后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本质的提高。尤其是在03年到0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期间,对下姜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无论是沼气建设还是修桥铺路,政府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张银祥老书记的介绍下,我们详细地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亲民实干的工作作风,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优秀党员的榜样。下姜村一行,我不仅了解到党和政府帮助乡村发展的政策在下姜村的精准实施,还惊叹于下姜村人民依靠政策自主致富的勤劳与智慧,此行收获满满。

 

【博一 亓军军】

下姜村一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在缺少有利的自然资源的条件下,下姜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克服困难,发掘自身优势,谋求自主发展。下姜村村民艰苦奋斗,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把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为了一个美丽富饶的田园式的农庄。家家户户都住上了装修考究的楼房,过上了富裕安泰的生活。这既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也得益于村民的努力奋斗。

 

【大三 宣泓舟】

在去下姜村的路上了解到村子周围多为陡峭的山地,土质很薄,不适于粮作物的耕种,所以在之前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甚至还有“有女不嫁下姜郎”的说法,然而,当我们真的到了下姜村时,映入眼帘的完全是一副美好的江南水乡的场景,沿河排布着整齐干净的房屋,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贫困村。在浙江省历届省委书记的关怀、指导和帮助下,下姜村破茧成蝶、旧貌换新颜,可以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代表,在这里看到了一句标语“梦开始的地方”,梦,是乡村振兴的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梦。下姜村的华丽转身,让我感受到我党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出发点,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也激励我更加专注于提高自我、奉献社会。

 

【大四 胡丹玲】

下姜村是少见的江南山区村落。由于在地形上不是山便是水,缺少平地,更有野猪出没,很难种植农作物,再加上交通不便,整个村落都十分贫困,人均年收入不过小几千。听了这些话,我都开始想象自己走过崎岖的小路,翻过山头来到一个破旧的小山村的情景。但是,真正到达下姜村后,我意外地发现,这里已经是一个不亚于江南其他自然条件较好的农村的小村庄了。如今的下姜村不仅有着被大山围绕的雄厚,还有着江南小桥流水的隽雅。村民们管理着茶园、蚕桑,经营着酒铺、作坊和各式民宿。曾经的不利条件,已经被村民们转换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听村里的姜书记介绍,能得到这样的改变,一是因为当地的党支部带领着村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想到了合适的经济来源,付出了集体的努力改善环境;二是因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上级党领导人对下姜村的多次到访和批示。这让我更加具体地领悟到了党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力量,以及为了给人们带来改变的力量,习总书记、姜书记等党内大大小小的领导人们付出了多少。作为党的一员,希望自己能向这些优秀的党员学习,真的为人民奉献出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

 

【卢欢 大四】

下姜村党委在历届省委书记尤其是习总书记的关怀下,开展了刻苦的奋斗和艰辛的探索,最终带领下姜村走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下姜村的发展让我看到了高峡出平湖的勇气和魄力,看到了党建引领的力量,看到了每一个党员和村民自立自强奋斗不息的精神。我作为一名党员,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习总书记给下姜村党委的批示每个党员都应该牢记在心,做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

 

【大二 郑喻文】

在下姜村参观以后听了书记给我们讲的一些小故事,知道了下姜村在习近平等多任省委书记的联系还有全村农民的吃苦耐劳下,从原来的“脏乱差”变成了“绿富美”,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发展农业和乡村旅游副业,大幅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农民发展经济、生态,让我明白优秀党员是走入基层,切切实实为基层老百姓服务的。

 

【张益凡 研一】

下姜村位于浙江省淳安县西南部山区里的小村庄,古名“雅墅峡涧”,早在800年前建村时,就被古人赋予绿水青山的美好期许。但是由于没有找对发展的路径,下姜村一直很穷,直到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将下姜作为自己的基层联系点,下姜的巨变就此开启,成为梦开始的地方。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村子里修起了沼气池,又因地制宜发展起高效生态农业:山上种雷竹,山脚种中药材黄栀子,田里种蚕桑,加上茶叶,发展起了“四叶经济”。既保留了绿水青山也为村民带来了金山银山。为人们群众办实事要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切实的为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发展方法。

 

【博四 刘鹏鹏】

回顾下姜村的发展进程,我深刻地体会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老百姓代代传承自强不息的气概;深刻地体会到党在引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党的领导的必要性;深刻地体会到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身先士卒的责任感。这些宝贵的感悟和体会将激励我积极上进,争做四个人。

 

【大二 何贤辉】

在漫长的旅途过后,我们抵达了下姜村——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村落,村里的导游带我们经过酒窖,沼气,栈桥,参观了下姜村的历史馆。随后,村里的干部给我们上了党课,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来下姜村调研的经历。村干部准备了幻灯片报告,习总书记却说村干部报告不需要电脑,想到哪讲到哪。总书记真切关心下姜村的百姓,要求村干部做最发自内心的报告,这份关切让下姜村的百姓为之感动。而此后的数次来信,也是总书记体恤百姓,在乎百姓的证明。身为新发展的党员,我应该向总书记学习,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着想。

 

【大二 朱安琪】

山坳里的下姜村,有山有水有作物,其实是很有陶渊明世外桃源的感觉。这正是现在很多城市里人向往的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开发民宿真是很好的发展建设,对于其他很多类似的贫困山村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座谈会上,老书记几乎是脱稿流畅地讲述了下姜村的发展情况和一些小故事。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和总书记三封信的故事,尤其是那封“告别信”。字里行间流露的对下姜村及村民的关切让我又从另一个侧面认识了一个有始有终、真真切切把一方百姓挂在心上的总书记。

 

【研二 潘如】

昨天通过讲解员的带领,我们一行人通过下姜村的村史展览馆,当前村容村貌以及老书记党课,了解到了下姜村从一个贫困落后偏僻小山村成为深山里“绿富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蜕变过程。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应扮演的角色:“做发展带头人,做新风示范人,做和谐引路人,做群众贴心人”,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稚嫩的学生党员,我们首先应明确自己的成才目标,并通过对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自身实力;树立积极的价值观,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各项会议精神,提高理论素养和思想深度;塑造崭新形象,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新时代新青年。

 

【大三 陈雨凡】

下姜村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老干部的报告,他娓娓道来习近平总书记和下姜村人民的往事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体恤人民、亲切可爱的总书记,几封信件的内容让人感动。同时,老干部也谈到,下姜村目前发展民宿,但是也坚决保护环境,绝不过载发展。在入党誓词前,我们庄严宣誓,更让我体会到了作为党员的光荣与使命感,在今后我一定会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进绿富美,争做四种人,让自己的身心真正充实起来。与此同时,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强健的体魄,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大二 李书航】

下姜村是浙江省千岛湖区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刚刚步入下姜村,阳光明媚,空气中却有着丝丝凉爽,淡淡的花果的香味在村舍里巷恣肆荡漾。雨后的青山,青翠欲滴。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一栋栋或三层、或四层的乳白色楼房,也显得更加洁净端庄。墙壁上三三两两的壁画也显得清新格调。

2003年至2007年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4次到下姜村实地考察,为脱贫指明方向。从过去,“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的穷山窝,到现在“农家乐、民宿忙,游人如织来下姜”的山水田园,小山村的变化折射着时代变化,也展现着共产党在脱贫攻坚,三农工作上的决心与责任担当。

村主任姜银祥先生分享了几件小事,有我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平易近人,实事求是。一次调研结束,主任拿出事先准备的材料准备汇报。习近平和颜悦色地说:“不要用材料。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我们是下来听真话的。放开了讲。”

心无百姓莫为官。这是我在下姜村调研中最大的感受。党员干部要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要做新风尚的示范人,要做和谐的引领人,要做群众的贴心人。

 

【大二 何玉琴】

对于身在青海,深刻了解家乡农村面貌的我来说,下姜之行,最大的感触在于它经济的蓬勃发展,党员干部与人民同心协力谋发展,基于下姜村的可利用资源寻求发展的机遇,从当初“有女莫嫁下姜郎”的穷苦环境中解脱出来,真正发展出如今绿水青山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现状。 反观我家乡的发展,下姜许多方面都能对其起到借鉴作用。领导班子的一言一行关乎人心向背,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才能有团结一体、共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基层党员干部学做“四种人”对各地发展来说普遍使用,党员干部带领脚踏实地实干苦干才能带来农村发展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