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浙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高晓卿研究员受邀参加浙江大学心理系青年教师学术沙龙,为师生带来“快速周期性刺激:一种高效的功能性核磁共振范式”的精彩讲座。
高晓卿研究员博士期间从事儿童视觉发展的研究,自从2010年起,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研究人类视觉功能,并通过对先天性白内障病人的追踪研究探索早期视觉输入对视觉发展影响的脑机制。近年来,与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的Bruno Rossion教授共同开发了一种高效的功能性核磁共振范式:快速周期性刺激。
在讲座中,高晓卿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早期视觉缺失对视觉发展影响的脑机制。接着,向我们介绍了对视觉信息处理的脑成像研究的传统范式是慢速、持续的呈现视觉刺激激活脑部视觉区域,他指出了这种方式存在的不足,即速度慢,且连续呈现刺激会使大脑反应减弱。而新型的功能核磁共振范式,快速、短暂的呈现视觉信息,通过周期性呈现目标视觉信息并结合对脑部活动在频率域的分析以取得极高的功能相关的信噪比。最后,高晓卿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对人脸失认症病人PS的个案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这一新型范式在对人脸认知的功能性定位研究中的应用的理解。
聆听完精彩的讲座后,与会的师生同高晓卿老师就讲座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深入的探讨为我系师生展开相关研究带来诸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