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心理系举办畅想2030:工程心理与用户体验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8-09-12阅读量:897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是国内工程心理学和用户研究的先行者,自1994年以来就开始从事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来为高校、企业和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值此校庆之际,浙大心理系举办了“畅想2030”畅想工程心理与用户体验研讨会,邀请了众多优秀系友共同探讨用户体验的现状、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月21日上午,和煦的阳光笼罩着张灯结彩的心理系楼,表达着对每一位嘉宾最为热烈的欢迎。多位从事用户研究工作的优秀系友齐聚413会场,共同探讨用户体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jpg


系主任沈模卫教授首先对我系工程心理学的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从最开始的诺基亚手机的按键设计到今日对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的用户体验部门的人才输送,浙大心理系一直是国内用户体验领域的重要推动者。展望未来,科技的进步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改变。他肯定了用户体验在高新技术的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也号召大家要敢于挑战最新的技术,要面向人工智能、社会机器人这样的主战场。浙大心理系作为一个教学科研机构,虽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用户研究,但一流思想是推动应用领域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创造引领学科发展的一流思想,也是从最根本上推动了用户体验行业的发展。工程心理学的思想本身就是心理学的思想,于个人而言,掌握好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在从事应用领域时方能得心应手。


  • 工程心理学与金融科技 | 陶嵘

图片 1.png


2004届博士毕业生陶嵘,现任浙商银行总行个人银行部总经理,曾任中国用户体验专业协会(UXPA)主席、三星中国设计研究所次长、中国平安集团首席客户体验官,目前关注网银、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的用户体验发展。陶嵘博士引用了多位大师颇具洞见的名言,“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物理场所,而是一种行为”,“银行要向亚马逊、谷歌学习,否则将会灭亡“,强调了用户体验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银行在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所起的重要作用。银行客户关注的四个重点,安全、简单、迅捷、个性化的落实都离不开用户体验。而更好的用户体验追求,需要紧紧依托心理学知识,也需要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高新技术结合,做出更大的创新。

对于用户体验整个行业的发展,陶嵘博士提供了一个高远的视角。他指出,中国的用户体验已经走过了布道阶段,如今应该考虑的是中国用户体验可以为世界的可用性做什么。

此外,陶嵘博士也与我们分享了他最近正在阅读的三本书(小编试了一下,在亚马逊都可以找到中文翻译本喔!):

Designing with the mind in mind

《100 More things: Every designers needs to know about people》

《TheUser experience team of one》

                  



  • 终生受益的心理学,不仅在于一份工作 | 朱晨


6.jpg

2008级硕士朱晨,现任全球IT咨询公司ThoughtWorks深圳分公司交互设计师,则与我们分享了心理学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益处。他谈到心理学的学习给他带来了三点好处,一是形成了抽象思考的习惯,使他善于举一反三,从具体案例中总结出模型;二是实验创新的习惯,实验设计、心理统计等技能使他能够使用系统的方法在未知中寻找新的方向;三是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使他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对于用户研究领域工作的寻找,朱晨建议大家要自己主动去创造机会。

 

  • 解决痛点:以一款心理测评工具的开发为例 | 丁海杰

7.png

现供职于全球顶尖猎头公司史宾沙(SpencerStuart)美国波士顿分部的02级博士丁海杰对心理系表达了发自肺腑的感谢之情。他谈到在心理系的6年训练不但影响了他对自己、对未来规划的看法,还使他形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他后续的工作与生活。他以一款心理测评工具的开发为例,谈到在其工作实践中如何解决痛点(未被满足的强烈需求)的问题。收集了候选人的大量信息,如何整合?对个人和组织分别进行了测评,如何匹配?基于不同构想设计了不同的测量工具,如何比较?结合理论构思与实证证据,丁海杰博士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团队如何反复测试、多次迭代地一步步解决这一痛点的经历。此外,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的体会,丁海杰博士还提到了选择一个“梦之队”的重要性,提到在团队合作中要对事不对人,面对客户的众多需求要学会权衡。

 

  • UX的一点感想 | 张光强

8.png

98级博士张光强,先后供职于联想研究院、Intel、Google和Uber全球总部,现任Uber公司UX经理。科技的进步克服了物理距离的障碍,远在大洋彼岸(美国)的张光强博士通过Skype视频连线向我们分享了他从事用户体验14年来的一些感想。心理学给用户体验从业者提供了怎样的技能支撑?张光强博士指出,心理学给他带来最大的帮助的三样法宝分别是心理测量、问卷设计以及实验设计的方法。而对于理论与应用的关系,他通过讲述自己博士阶段从事的汉字认知研究和在谷歌进行的行间距的用户体验研究的关系,强调了“Back to Basics”(回到根本)的重要性。图片阅读模式和文字阅读模式相同么?结合谷歌图片搜索结果的呈现方式的改进例子,张光强博士强调了第二个要点:“Radical Questioning”(激进的质疑)。至于对未来的畅想,张光强博士认为基于大数据的行为干预、心理保健将可能兴起,而在这些领域,心理学大有可为。“所以心理学的前景非常好。”

 

  • 用户研究——趋势与实务 | 金鸣轩

9.png

05级硕士金鸣轩,11年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现就职于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任用户研究团队长。结合实务,金鸣轩博士给我们带了不少干货。她坦言用研的难处所在:它是“跑不快的胖子“,产品开发节奏变快时,往往是最先砍掉的环节。但她仍然对用研前景持乐观的态度,因为”技术不是万能“而“人是复杂的”,大量业务数据背后的含义还需要用研的解读。对于这一困境的解决,她指出一方面用研本身要创新升级,要采用效率更高的用研方法,另一方面则可以先从小项目开始做起,让大家逐渐体会到用研的好处。此外,她还提到了用户研究愈发重视情绪体验的趋势,强调用户研究要通过前置问题从被动走向主动。

 

  • UXer活在电商 | 王祺群

10.png

02级博士王祺群,现任京东集团高级总监,是无限产品研发负责人。他与我们分享了作为一个用户体验从业者“贴着地面,匍匐前行“的经验体会。从早期的布道阶段到目前的广泛接受,用户体验愈发兴盛,用户体验的从业者也呈现出各种各种的形态,但王祺群博士认为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种构建方案、落实方案的思维模式。用户体验作为一座桥梁和纽带,他认为一个用户体验从业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要了解其它行当的知识。而对于用户提出的众多需求,他强调我们不一定都要满足,不一定能够满足,一方面必须考虑供给的瓶颈所在,因为短板有时会成为项目的核心推动力;另一方面要超越用户需求,因为技术的变革会带来我们对用户需求新的领悟。

 

  • 消费者学习报告 | 沈勇

11.png

04级博士沈勇,是阿里巴巴零售通策略专家。回想起读书年代的文献报告,他戏称自己做的是消费升级的学习报告。实际上,用户体验的兴起与消费变迁息息相关,如沈勇博士所言,“物理层面的叠加遇到了临界点,大家通过提高心理层面的体验,通过情感共鸣、社会支持心理供给来促进消费。”从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谈起,借用韦伯-费希纳定律谈边际效用之递减,用卡尼曼的双系统理论来谈人类购买行为的最大限制因素,沈勇博士与我们总结了个人消费共享化、家庭消费个人化、品牌化和小众化、娱乐消费高溢价化、更多商品低关注化的这五大消费变迁趋势。由此,他进一步提出,消费升级在未来需要有三件事情要做,一是性价比的提高,二是信息系统的利用,三是大脑决策的预测。


一场难得的相聚,一场知识的盛宴!各位嘉宾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与我们分享他们在用户研究领域的所思所悟,分享他们对于工程心理学与用户体验未来的畅想。除在场的听众外,还有300余人通过直播与我们共享盛宴。最好的总结莫过于会场悬挂的藏头标语:

一脉相承

流光积厚

心存高远

理通天下